朱德年轻时寻找“出路”的故事
2021-10-12 14:35:4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点击:

  
 
朱德元帅资料图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这是朱德青年时代以诗言志的铮铮誓言。朱德从青年时代就萌发了反抗压迫、拯救民众于水火的思想。他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的孩子、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生,成长为驰骋疆场、战功卓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元帅、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叱咤风云的军事家。
 
  今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26周年的日子,朱德一生有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然而朱德青年时期的艰辛探索、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中国青年网本期青春励志人物特别推出传奇人物--朱德元帅,让我们跟随朱德元帅的外孙刘敏、外孙媳妇高崎夫妇的讲述,聆听朱德青年时期的传奇故事,领略其百折不挠、波澜壮阔的人生。
 
文武兼备才华横溢的爱国青年
 
  朱德于1886年12月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户佃农家庭,生活状况非常窘迫。朱德从四五岁起就开始帮助母亲干活,八九岁时已会种地,但是一家人拼命干活,却仍然连吃饭都吃不饱,“每每觉得肚子还饿,就奉命离开饭桌了。”小时候的朱德经常提问题,母亲却不能明确解答,诸如:“丁家的人不下田,不下地,吃得好,穿得好,我们家天天下田、下地却吃不饱,这是为什么?”朱德从母亲那里得不到答案,只好沉默作罢,但要解答“为什么”的童真渴望却在心底一天天“膨胀”。
 
1924年,朱德在德国哥廷根。资料图
 
  朱德成长的年代正是鸦片战争后期,中国陷入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渊之中:国家的主权被侵蚀,经济命脉被控制在列强之手;清王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中国已有200年,已成为一个卖国、腐败、扼杀生机和倍受人民痛恨的政权;而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听命宰割,不能救国自强,反而打击压制一切使中国政治和社会有所进步的力量。幼年朱德耳闻目睹了许多为富不仁,地主官吏欺压百姓的故事,一家人一年到头起早贪黑用汗水换来的稻谷,大部分要送进地主的粮仓,家乡遭受旱灾时,地主趁火打劫,强行提高佃租,逼得骨肉分离,这些都在朱德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此,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在他心里产生强烈的反响。
 
  朱德6岁时被送到私塾读书,他先后在朱先生、丁先生及席先生三老师处就读,旧学苦读打下了深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席先生是一个“对外部世界有卓识远见的学者”,又是“周身叛骨,朝气蓬勃的评论家”,他经常向朱德讲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的贪得无厌,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维新志士的变法主张,谭嗣同等英勇献身的事迹等,启发了朱德关心国家民族存亡,立志报国的志向。席先生从“科学使得西方国家转趋富强”这一事实出发,“特别要求学生深入治学,以便到国外去研究西洋学问。”席先生的思想,对少年朱德影响很大,可称为朱德确立爱国主义思想的第一启蒙老师。
 
  朱德经过两年长征,于1936年12月和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会合。资料图
 
  1905年,朱德到仪陇县参加“县试”,接着又往顺庆府(今南充市)参加“府试”,两次均顺利通过,全家为他高兴,似乎已经看到了他光明的未来。1905年9月,清政府宣布取消科举考试,代之的是在各地兴办的“新学”。1906年,朱德先后考取了南充县高等小学堂和顺庆府中学堂,朱德初次学习了国文、地理、历史、英文、数学、物理、化学、日文等课程。顺庆是仪陇等8县的府治所在地,地处陵江西岸,是川北地区水陆交通要道和经济中心,在这里,朱德的视野一下开阔了许多。学堂监督(校长)就是后来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张澜先生,学校的其他教师刘寿川等人也是曾留学日本,思想开明、激进之人。他们经常对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并结合讲课隐约抨击清王朝,甚至在公开场合还向学生们大声疾呼:我们现在就快要亡国灭种了,希望同学们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去救国。这些思想使朱德受到极大震撼,进一步懂得了“爱国必先救国”的道理和“治国必先强体健身”的思想。朱德常常以诗词来抒情言志。1906年离别顺庆府中学堂时,赠与同窗好友互勉的一首诗曰:
 
  骊歌一曲思无穷,今古兴亡忆记中;
 
  污吏岂知清似水,书生便应气如虹;
 
  恨他狼虎贪心黑,叹我河山泣泪红;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
 
  1907年春,朱德考入了成都体育学堂。成都是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此,他又步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环境。学堂里已有同盟会的秘密活动,在校期间,秘密传阅到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扬民主革命,反对君主立宪。他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决心参加同盟会,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他多方打听同盟会的消息,可惜未能如愿。
 
1937年春,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在延安。资料图
 
  1908年,朱德从成都体育学堂毕业,回到仪陇县担任县高等小学堂的体育教师兼管庶务。在偏狭闭塞的山城,传统势力依然主宰着一切,不用说别人,连朱德的父亲对他所要教的“新学”都非常不解。朱德回忆说,父亲问我,“体育是什么意思。我解释以后,他大叫起来,说全家苦干12年,为的是要教育出一个子弟免得全家挨饿,而结果却是打算去教学生怎样伸胳膊迈腿。他大叫大闹道,苦力也会干这个!他接着跑出家门,一直到我走,他也没有回来。”在学校,一年多的教师生涯使朱德看到了封建势力的顽固,新旧思想斗争的尖锐。严酷现实让朱德感到“教书不是一条生路”,决心重新选择新的救国之道。他决定到云南去。为什么非要到云南不可,朱德后来回答说“问题就是非得救国不可。那时候,云南靠近边疆,是一个很重要的国防地带”,1909年初,23岁的朱德经过70多天的艰苦跋涉,徒步走进了云南省会昆明的城门。朱德曾作诗云:“志士恨无穷,孤身走西东。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这时的朱德已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爱国青年,在不停的追求与探索中,开始了他实际的革命生涯。
 
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
 
  1909年,朱德考取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兵科,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为适应清政府培养军事人员的需要而创办的,教职员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不少在日本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由革命党人控制的讲武堂,实际是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
 
  讲武堂的教学大都是仿照日本军事学校的模式安排的,每天上课6小时,下操2小时,功课繁重,训练严格。朱德这时确信自己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他把学习和训练看作实现救国目标的必要条件,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和基础知识,努力掌握每个训练动作要领,学习成绩很快名列前茅。1910年7月,因成绩优异被选拔进特别班。
 
1938年,朱德和刘伯承、邓小平研究作战计划。资料图
 
  在讲武堂,朱德不仅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更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教官们“经常利用精神讲话,在上课时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学生所学的国文,大多选择激发革命思想的文章,平日教官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的教育。教官曾组织学生参观滇越铁路的通车典礼,利用丧权辱国的滇越铁路通车事例,要学生们努力学习,担负起守土卫国之责;到昆明近郊黑龙潭全家殉国的薛尔望先生之墓前,进行民族气节教育等等。学校里还秘密流传着各种进步刊物,如《民报》、《警世钟》、《革命军》等,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朱德进一步接受了孙中山民主革命主张,入学几个月后,1909年冬,朱德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从此,他走上了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这时的朱德似乎已经找到他最初来云南的追求目标,看到了国家民族光明的前景。对此,他回忆道:“我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中,从来没有这样拼命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满腔热忱,觉得中国青年着实可以使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1911年8月,朱德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授少尉军衔,分配到新编陆军第二九镇第三十七协(蔡锷任协统)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相当于连)当副目(副班长)。朱德一到第二营,就按照同盟会的指示到步兵标开展工作。他了解到步兵标的士兵多是哥老会成员后,就首先打听到他在川军步兵标当兵时结识的几位朋友,通过他们参加了哥老会,学会了规定的暗语和暗号。此后,朱德在步兵标开展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同士兵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讲述清政府无耻卖国的罪行及清朝统治者残酷欺压穷苦百姓的事实等等,启发士兵的革命觉悟。朱德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宣传鼓动工作,为日后昆明“重九起义”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5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资料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30日,昆明的革命党人举旗响应,发动起义,因这天是农历9月9日,因此又称之为“重九起义”,朱德是这次起义中的一名先锋战士,由于表现出色,英勇善战,蔡锷当面嘉奖他“才华出众,智勇双全,军政兼通。”朱德豪情满怀地写道:
 
  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铁血铸中华。
 
  悲秋客忆重阳节,起义师乘八月槎。
 
  11月1日,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任军都督。当月,云南军政府派出军队支援四川的起义军。朱德在援川军中任排长(后升上尉连长)。1912年3月,四川军政府成立。4月,援川军撤离四川,回到昆明,在庆功会上,朱德因身先士卒,战绩卓著,擢升为少校,并被授予“援川”、“复兴”两勋章。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同盟会转为中国国民党,朱德也成为国民党员。4月,朱德回云南,先在滇军中训练新兵两个月,后被调任讲武堂学生队区队长兼军事教官。他饶有兴致地赞颂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希望:
 
  中华灵气在仑山,威势飞扬镇远关。
 
  史秽推翻光史册,人权再铸重人间。
1946年3月4日,朱德和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机场。资料图
 
  1913年夏,朱德调回云南陆军第一师第三旅步兵第二团,升任第一营营长。1914年初,陆军第一师被派往滇越铁路沿线及边境的临安(今建水)、蒙自、开远、个旧一带布防。朱德一营负责镇守蒙自、个旧、建水一带。此间,他多次击溃掠夺侵害群众的地方土匪,粉碎了法帝国主义妄图利用土匪骚扰边境,乘机侵占中国领土的阴谋。迤南地区匪患日减,民众得以安居乐业,朱德因功渐次升为团副、团长。在与土匪交战的过程中,朱德逐渐摸索出一系列游击战术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同从书本和学校得到的学识配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能力,为后来成为军事家奠定了基础。
 
知向谁边中华民族向何处去?
 
  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大动荡之中,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卖国独裁,葬送了革命成果。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2月,他宣布恢复帝制,自封皇帝。这一倒行逆施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云南新军军官积极酝酿起兵讨袁。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发动护国讨袁起义。在滇南驻防的朱德等共和派军官也于25日率领部队赶走反动军官,举行效忠共和的讨袁誓师大会。随后,征用了蒙自所有火车皮把队伍全部开往昆明。到昆明后,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相当于团)支队长。1916年元旦,护国军在昆明举行誓师大会,发布讨袁檄文。1916年1月14日,蔡锷率队由昆明出发,朱德支队也于28日离昆。
 
1949年3月,朱德七届二中全会上作重要发言。资料图
 
  得知云南独立的消息,袁世凯立即布置三路兵力围剿护国军,他把四川作为主攻方向,派张敬尧率北洋军主力先入重庆再从泸州突破云南。护国军只要打垮这支劲敌,就能夺得反袁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因此,蔡锷针锋相对,把攻击重点放在泸州。于是一场激战在泸州纳溪一带展开,朱德支队奉命以每天八九十公里,甚至一百多里的行军速度赶往泸州,给袁军以重创,为护国战争的全局胜利奠定了基础。朱德在这次战斗中充分发挥其军事指挥才能,以少胜多,接着又利用山地地形优势连续打了许多胜仗,成为远近闻名的滇军名将。他所率领的三支队受到总司令部的嘉奖,朱德因战功进升为少将旅长。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忧郁而死。袁世凯死后,段琪瑞任国务总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掌握国家权利的仍旧是争权夺利的军阀政客,他们在帝国主义的支持操纵下进行着激烈的争斗。1917年,因对德参战问题发生了激烈的“府院之争”,结果,段琪瑞重新上台,对外卖国对内实行独裁,并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段的行为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7月,孙中山联合陆荣廷、唐继尧,揭起“护法”旗帜。唐继尧任护法军政府元帅,在云南组织靖国军征讨北洋军阀,并电令在川滇军先平川乱,再行北伐,任命驻防泸州一带的朱德为靖国军第二军第十三旅旅长。为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朱德再次投身到战火硝烟中。他信仰孙中山,也信任唐继尧,他以为护法战争可以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可以打倒段琪瑞,可以再造共和,拯救革命,因此,他一如既往,英勇奋战。相继攻克了重庆、泸州、隆昌、富顺、自流井、内江、资中等地,于1918年2月占领成都,四川局势暂时平静。
 
1949年3月25日,朱德在北平西郊机场检阅部队。资料图
 
  朱德认为川境即已平定,滇军应该进兵北伐,他曾几次致电唐继尧要求北上,但是唐继尧却无意北上,严令朱德继续留驻四川。原来,唐继尧支持“护法”并非真心拥护孙中山,而是想借机扩充地盘,因此他不愿意将滇军撤离四川。3月,朱德奉命移防泸州,任旅长兼城防司令。当时,泸州地区匪患猖獗,朱德主要工作是安定民心,解民困,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清除了匪患。为纪念朱德的剿匪功绩,当地绅民特立“救民水火”、“除暴安良”两块德政碑。
 
  正当朱德与北阀军溃留的残匪交战时,西南军阀与直系军阀勾结,排挤孙中山,改大元帅制为总统合议制,剥夺孙中山在军政府的领导权,护国运动就此夭折。之后,“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军阀之间“南与南不合,北与北不合,南北又复不合。”直皖战争爆发不久,南方又发生了粤桂战争和西南各派军阀之间无休无止的混战。军阀间的割踞争斗使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给民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朱德在多首诗中对护国战争胜利后国家仍陷于军阀争权夺地的混战之中发出慨叹:“年年争斗逼人来,如此江山万姓哀。”“沧海桑田焦土变,名山秀野战云封。”“久受飞灾怜百姓,长经苦战叹佳兵。”朱德曾为反对封建专制冲锋陷阵,也为保存中华民国而浴血奋战,然而一切努力奋争都付之东流: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人民的希望在何方?“一切仍然忠于中国革命事业的人们,都陷入了一种彷徨和苦闷的状态,在黑暗中摸索而找不到真正的出路。”然而朱德从没有放弃对救国救民真理的执著追求,曾作诗以言志:
 
  己饥己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慢着棘荆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
 
  这时期的朱德已成为一名民主主义的革命者,要做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中流砥柱。
 
东方欲晓  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朱德陷入救国无路可走,报国无门可投的彷徨境遇时,俄国爆发生了“十月革命”,继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大量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书刊涌入泸州,朱德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等进步刊物,开始从别人的文章中初步了解马列主义及苏维埃俄国的情况,从中看到没有强权、没有专制、没有私产制度的光明社会图景。这些知识把朱德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他常和曾任北京《民国日报》主编的孙炳文一起探讨俄国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中国为什么会屡遭挫折?感到“一定是在某个根本性问题上出了毛病”,毛病究竟在哪里,却又一时无法找到,只是感到“用老的军事斗争的办法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无论如何也要到外国去学习,看看外国是怎样维护他们的独立的。”在动荡黑暗、腐朽颓废的社会氛围中,朱德努力从苦闷和彷徨中挣脱出来,不倦地探求着中国的出路和自己的前途。
1949年,朱德在开国大典上。资料图
 
  1920年5月,川军和驻四川的滇军再次开战,朱德身不由已地卷入混战的漩涡当中,这场战斗结果是滇军大败。11月,滇军不得不撤回云贵边界,朱德也随军回滇。这时,唐继尧已完全堕落为反动的新军阀和土皇帝。1921年2月,朱德参加了顾品珍等人策划的“倒唐”斗争,唐继尧败走香港,倒唐目标实现。朱德向护国军提出辞职,打算到国外留学,但在同事和朋友的极力劝说和挽留下,他犹豫中留下了。3月5日,朱德就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4月,广东省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发表宣言,决心以广东为根据地,实现全国统一。这个消息给朱德带来一线希望。1922年1月,朱德就任云南省警备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任职期间他支持青年学生爱国运动,严惩贪污舞弊人员,整顿警察纪律;集资修建城市下水道,下令禁止烟毒贩卖,这些措施都深受人民欢迎。新的职务是符合朱德意愿的,但仍淡化不了朱德忧国忧民的情思。工作之余,他请来了外语教师,继续为出国寻求真理做准备。
 
  1922年3月,唐继尧重新打回昆明,顾品珍战死,唐继尧重新掌握了云南军政大权,下令通缉朱德等人。朱德愤然离滇寻找新的道路。5月,朱德抵达重庆,受到川军第二军长杨森的热情款待,许朱德以师长职务,要求他留川帮助与其他军阀争雄。立志寻找救国救民新路的朱德婉谢了杨森的好意,毅然登上了北上的旅途。
 
1955年9月27日,朱德接受毛泽东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资料图
 
  在北京,朱德与孙炳文相聚,听他讲述曹琨、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使中国陷入更加混乱的境地,朱德深切感到北京政府是一个“臭气熏天的粪坑”。当孙炳文谈到李大钊参与组织了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时,朱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立即要求孙炳文介绍他与共产党领导人会面。他俩立即动身来到上海,在上海朱德拜见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当时孙中山正打算借助滇军的力量讨伐陈炯明,重建共和政府,他希望朱德重返滇军助他一臂之力,并表示可以先付10万元作为整编部队的经费。朱德对孙中山的信任深为感动,但对利用军阀打军阀的做法已失去信心,不愿再陷进军阀混战的泥潭中。孙中山仔细听完朱德的陈述,知道劝说无用,只好作罢,并劝他到美国去。朱德表示,为了更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他决心去欧洲。
 
  8月下旬,朱德终于见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郑重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而陈独秀却因他是旧军队的高级将领,以“入党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申请”拒绝了他的请求。这使朱德非常迷茫,10多年后,他回忆这次会见的情景时说:“我感到绝望、混乱。我的一只脚还站在旧秩序中,另一只脚却不能在新秩序中找到立足之地。”但这点打击并没有动摇追求的信念,他毅然决定按原计划去欧洲,探寻解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真正出路。朱德用诗作表明他当年毅然出国的动因:“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1922年9月初,朱德登上了去法国的邮轮,一个月后到达了法国。当时,留法青年正在旅欧少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周恩来的领导下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这点燃了他的革命热情,当得知周恩来正在柏林考察德国工人运动时,他立即和孙炳文赶往柏林,向周恩来叙述了寻求革命道路的坎坷经历,周恩来被他不平凡的经历和执著精神所感动,接受了他入党的请求。1922年11月,在卡尔·马克思的故乡,由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周恩来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朱德从此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的伟大道路。(中国青年网记者连瑞谦)

 
  记者手记:
 
  追寻朱德青年时期思想发展历程和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曲折经历,我们发现,朱德成长的每一阶段,无不镌刻着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风起云涌、坎坷前行的沧桑印记,我们可以听到辛亥革命起义的号角声,闻到反对袁世凯的护国战争的炮火硝烟,体悟到一代爱国者为探寻救国道路而曾有过的彷徨、苦闷和欣喜,震撼于他在力挽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誓与强敌血战到底的气概,领略到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斗的飒爽英姿,感受到他那炽热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情怀……
 
  今年12月是朱德同志诞辰126周年纪念日。面对这期青春励志典型人物,我们在纪念伟人、缅怀他们丰功伟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习老一辈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勇担重任的奋斗精神,他们在学习、劳动、奋斗、创造征程中体现出的高贵品质乃获取成功的先决条件,从先辈们奋然前行的步履中汲取我们进取向上的力量,升华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动力源,期许当今青年借鉴与传承。
责任编辑:刘俊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朱德的读书学习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