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寄厚望于青年的军中元老
2023-09-12 15:04:58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点击:

  从土地革命开始,朱德作为人民军队的元老和象征,向来与毛泽东并称,一个是军事统帅,一个是政治领袖。如果说中央苏区的“朱毛红军”尚属局部影响的话,那么,自中共七大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军内、党内乃至国内民众(包括青年)中,朱德的影响仅次于毛泽东。那一时期,凡遇有重要会议、群众集会,或办公室、会议室墙壁上,一般总要挂出毛泽东、朱德的画像。在朱德诞辰130周年之际,笔者选取他关注中国青年运动的几个片断,以此纪念这位“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军中元老。
 
  总是以军中长者的博大胸襟,鼓励青年大团结
 
  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需要动员广大民众、广大青年的积极投入。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常常利用自身的特殊影响,在不同场合激励全国青年大团结,为全民族抗战做出应有的贡献。在1937年4月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朱德指出,抗日战争必将是长期的,全国青年应首先团结一致,争取参加到抗日的武装组织中去。1938年10月,朱德在西青救第二次会议上演讲:“华北的青年都以抗日救国为前提,在战斗的环境中团结起来。”“只有一致团结,才有生路。”“任何党派的青年,都应向着一个‘抗日’的目标”,“只有团结,才能使抗战建国的事业完成!”1941年5月4日,朱德为第三届青年节题词:“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参加抗战。”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作为排名第二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先后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并题词、讲话、接见会议代表,积极推动青年力量大汇聚,号召“青年大团结,建设新中国”。
 
  号召青年发扬五四传统,勇敢追求新道路
 
  伟大的五四精神是中国青年永远的思想源泉。1940年5月3日,朱德在《新华日报》(华北版)上发表《五四运动与青年》,阐述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中优秀的青年,是一贯站在正确的、坚定的政治立场上的,像我们的周恩来、邓颖超等同志,他们是今天中国青年的模范。在五四运动中还有一大部分,在20年过程中,已经逐渐掉在时代后面,甚至转向反动营垒中去了,今天的中国必须引以为戒。“21年的经验告诉中国青年说,谁要想长久下去不落伍,谁要想永远站在时代的前面,谁就必须找寻自己的正确政治道路。五四运动以来21年中,这条道路已经被进步青年找到了:这就是共产主义的道路。共产主义的道路是中国青年的大路。”
 
  1946年5月4日,朱德在《解放日报》五四运动27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献词:“五四以来,青年一贯是中国民主运动的急先锋,而中国的反动分子也是一贯的仇视青年的民主运动,这个规律在目前更显著了”。“反动分子对于青年的唯一的手段就是由特务机关实行恐怖的镇压。但是伟大的中国青年从来不是恐怖所能吓倒的,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发扬五四的传统,坚决与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群众站在一起,为实现民主做不屈不挠的奋斗,胜利必然是属于青年与人民的。”
 
  赠送青年“三件宝”:镢头、枪、笔,鼓励他们与工农相结
 
  朱德虽是行伍出身,但对青年知识分子关爱有加,经常鼓励他们艰苦奋斗,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1940年6月,朱德出席鲁迅艺术文学院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时讲到:“在前方,我们拿枪杆子的打得很热闹,你们拿笔杆子的打得虽然也热闹,但是还不够……希望前后方的枪杆子笔杆子能密切地联系起来。”1942年5月5日,朱德在大泛沟八路军大礼堂,向从冀西抗日前线突破层层封锁到达延安的抗大附中1300多名师生作报告,提出在全体师生即将离开延安时,送给大家三件宝,即一把镢头、一支枪和一支笔,代表党中央要求党员拿起镢头开荒地,打窑洞,建校舍;拿起枪杆子带兵打仗,保卫边区;拿起笔学习马列主义和文化知识。5月7日,全体师生带着“三件宝”开赴陇东。同年5月23日,朱德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最后一次会议并讲话,对延安文艺界中的一些错误思想予以批评,指出:作家不要眼睛长得太高,要看得起工农兵。当谈到一位作家引用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荊州”的诗来表示自己怀才不遇时说:“你到哪里找韩荆州?在我们这个时代,工农兵里就有韩荆州!只有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你才能结识许许多多的韩荆州。”
 
  多次强调青年的重要任务是学习,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0年2月,朱德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十四届第二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闭幕式上讲话:目前中国学生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要好好学习马列主义、自然科学和军事知识,并在课余参加义务劳动。号召全国学生要热爱劳动,热爱祖国,为建设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而奋斗。6月1日,朱德向首都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大会讲话:你们现在虽然还小,但要努力学习,学会各种科学知识,并把身体锻炼强壮,准备将来参加建设中国的工作,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成有高度文化的强大工业基础的中国。
 
  1953年7月2日,朱德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讲话:“对于青年团员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在于学习。”“对于青年团来说,它如果不积极地组织和领导自己的成员进行学习,使团员们在学习中不断地进步,那么它也就不可能成为党在革命事业中的很好的助手。”“青年团员就不仅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而且应该成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人。”
 
  1961年7月5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中国青年》杂志发表《朱德同志对青年谈学习》一文。文章说:朱德勉励青年们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政治觉悟。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把革命热情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鼓励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当先锋、作贡献
 
  1950年4月26日,朱德在青年团中央团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典礼上讲话,勉励毕业学生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在新解放区要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在老解放区要努力把青年组织起来,增产粮食和棉花;工厂青年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生产。并号召青年参加国防建设,参加新中国的海陆空军。
 
  1958年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三年“大跃进”的第一年,在年初召开的共青团三届二中全会上,朱德指出,青年人学技术快,劳动力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突击力量,一定要重视青年的作用。“共青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成为青年的领导核心,共青团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以身作则。”10月,在接见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代表时,朱德讲道:青年们的特点,就是比一般成年人、老年人少受一些陈腐事物、陈腐观念的束缚,比较容易地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敢想、敢说、敢做,热气高,干劲足。因此,青年们应当而且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起突击的作用。同时,青年必须向革命前辈学习,向工农群众学习,向其他成年人,老年人学习,学习他们一切有用的东西,把人类发展中的一切优良的成果都继承下来。
 
  1958年11月,朱德在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上讲话:在今年的大跃进中,许多青年表现了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和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夜以继日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这种共产主义精神是可贵的。(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常务副馆长胡献忠)

上一篇:戎马半生的朱德总司令却担任了第一任中纪委书记
下一篇:朱德六“最”: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