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一生
2021-10-13 09:32:12   来源:网络资料     作者:  点击:


  朱德曾经说:“人生最难的不是在于敢不敢索取,而是在于你敢不敢放弃。”作为中国十大元帅之首,朱德曾经为新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场上杀伐果断的他让敌人闻风丧胆,生活当中的他也说一不二。
 
  在众人看来,朱德不仅仅只是一个对党、对国家绝对忠诚的人民英雄,更是一个颇有生活智慧的人。
 

  戎马一生
 
  “红军之父”“永远的总司令”“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人们印象中的朱德,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辉煌,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中国军队走出黑暗;他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朱德就已经参加了辛亥革命时期武昌首义的云南起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之后,朱德也参加了护国、护法运动,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朱德曾经坚守了整整十年。
 
  在滇军的十年时间里,朱德已经培养起了强大的军事指挥能力,他掌握了众多的战争策略,对游击战争了如指掌。早些年的革命经历为朱德日后领导人民战争积累了众多的经验。
 

  在滇军的时候,朱德已经凭借着赫赫有名的战功在军中小有名气。然而那时候的他对军阀割据混战的行为十分厌恶,逐渐与军中的同僚们渐行渐远。
 
  不久之后,五四运动爆发,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朱德开始反思中国近代的革命,他渐渐意识到,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军事斗争方式,必然无法获得最终的成功。
 
  朱德离开了滇军,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阴差阳错之下,朱德被陈独秀拒绝,他远赴重洋,在欧洲被中共旅欧支部吸收为中共党员。

 

  多年的国外考察经济赋予了朱德新思想,他全心全意为党奋斗,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
 
  留学苏联期间,朱德探索出了众多新方法,“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也是中国游击战的基本雏形。
 
  南昌起义失败之后,朱德率领的800人成为了共产党的火种,然而彼时的他们疲惫不堪,弹药不足,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朱德巧妙地利用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为共产党争取了物资补给,成功保住革命的血脉。
 
 
  1928年,朱德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长达3个月的战争之中,朱德率领着部下积极抗争,为红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长征途中,中国革命再次面临危机。红一、红四军胜利会合之后,分成左右军一路北上,而那时候红四负责人张国焘却发出了南下的指令。
 
  与此同时,张国焘做出了另立中央的决策,强迫朱德为他提供帮助。朱德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南下是没有出路的!”
 
  1935年,张国焘再次强迫朱德对毛主席的相关问题发表意见,他说:“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朱毛’,在一起好多年,全国全世界都闻名。要我这个‘朱’去反‘毛’,我可做不到呀!”
 
 
  党内数次面临的危机时刻,朱德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坚强的后盾。为了保存红军的实力,朱德同张国焘进行了斗争,经过他的努力,红军三大主力成功在西北地区会师。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朱德率领八路军前往华北前线,他指导了115师在平型关战役之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不久之后,在朱德的带领之下,八路军开始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
 
  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和抗日革命根据地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朱德奉命返回延安。他协助毛主席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对日斗争,在延安大力发展生产建设。
 
  他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军垦屯田的主张,南泥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共八路军、新四军也实现了生产自救。在那个军民面临着严重经济困难的时期,朱德的建议让人们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14年的抗日战争之中,朱德始终坚定地维护党的路线,从容指挥着战争,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党反对派发动了内战。面对强悍的蒋,朱德始终有着必胜的信念,他先后领导军队瓦解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以及重点进攻,我方军队士气大涨。
 
  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朱德指挥晋冀察部队进行大歼灭战,创造了解放军夺取国民党坚固设防大城市的首次胜利。
 
 

  朱德注重军队内部的军工生产,在他的指挥下,重型武器装备开始武装解放军军队,在战略决战时期,在我方的军事火力已经远超国民党军队。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朱德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之后,朱德已经年过花甲,在国家建设上他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便不再担任军队的领导职位。
 
  即便如此,朱德依旧心系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的现代化军事对抗提供新的战略思想。他关注国防工业的发展,要求建立现代化的国防工业体系。
 
  1974年,已经88岁的朱德登上军舰,检阅北海部队,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正如粟裕说的那样,“朱德同志不仅是一位宽宏大度、慈祥和蔼的长者,而且是一位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的勇将。”不论是炮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崛起的中国,朱德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德戎马一生,杀伐果断,而生活中的他也严于律己,始终热爱祖国、忠诚于党。朱德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用自己的思想潜移默化得影响后代。


  朱德的儿媳妇曾经回忆到,在朱德临终之前,他曾经将所有的后辈都召集在一起,讲述自己年少的时光。朱德说,自己有一个善良的母亲,他十分怀念她。
 
  朱德教育儿子,一定要教育好孩子,建设好家庭,勤俭节约,不能浪费。在朱德的眼中,不论未来的生活如何改善,都不要追求奢侈的生活,挑拣吃穿用度都应该避免。
 
  朱德的一生都在奉献,没有花过公家的一分钱。临终之际,家人们为朱德找了一件比较好的白衬衫,却仍然缺一个扣子。儿媳妇从别的衣服上拆下来扣子缝到白衬衫上,朱德才体体面面地离开。
 

 
  朱德对后代的经济花销十分严格,他曾经反复告诫孩子们,永远不要有特权思想,其他人怎么生活他们就怎么生活,要做坚定的无产阶级。
 
  党和国家给了朱德优厚的待遇,然而朱德却不允许家人们享受。家庭的每一笔开销都记在账本上,小到一块肥皂,一杯茶水都需要记录在册。
 
  朱新华曾经回忆:“爷爷每月工资400多块,把所有积蓄都交了党费”,朱德一生简朴、两袖清风,却将自己毕生的积蓄都上交给组织,为党和国家做出最后一份贡献。
 
 

  朱德的儿子朱琦被分配到了铁路上工作,朱德便问他:“你到铁路上干什么?”朱琦回答:“组织将我分配到铁路上工作,具体做什么并不知道。”朱德回答说:“你到铁路上,不要当官,从工人学起,然后你再学开车。”
 
  朱琦有些不愿意,便推脱说自己不会开车。朱德说:“不会开还不会学吗?人家工人能学会,你就学不会?不要想当官,当官不行。”
 
  纵使成为朱德的儿子,朱琦也从不是特权阶级,他从晓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便严格按照朱德的教诲做事。2年后,朱琦竟然真的学会开火车。
 

  一次朱琦开车到北戴河,途经天津,有人通知他,贵宾室有人等待。朱琦十分疑惑,贵宾室是首长坐的列车,究竟是谁找他?
 
  来不及细想,朱琦穿着浑身是煤灰的工作服一路小跑,却看到自己的父亲坐在贵宾室中。他打趣道:“首长满意吧?”
 
  朱德笑笑:“我坐你车,看来不错,挺稳当!”得到父亲的认可,朱琦高兴了许久,同自己的妻子分享:“今天我碰到爹爹在火车上了!他坐了我开的车,挺高兴的!”
 
  有人曾经问:“为什么非要让儿子开火车呢?”在众人看来,朱德德高望重,朱琦的起点也应该更高,实在不用从基层做起。
 
 
  然而在朱德看来,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从头开始,只有吃了基层的苦,知道了工人的心酸与不易,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之后才真正能够成为人民的好干部。
 
  人生启示
 
  曾经的朱德沙场纵横,新中国建设之中的朱德果敢睿智,家庭教育中的朱德严格甚至有些不通情理,每一个身份的朱德都给我们提供了众多的人生启示。
 
  首先,人生或许会有辉煌的时刻,但人们应该始终谦逊而低调。纵使朱德一生立下赫赫战功,他却鲜少在自己的子女面前提起来。朱德唯一的孙女回忆:“爷爷很少和我们讲他的历史,这就叫:好汉不提当年勇。”
 
  朱德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外人面前保持低调,聚会的时候,朱德唯一的孙女朱新华始终对自己的出身守口如瓶。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她的身上便没有光环。在朱新华看来,她与其他的普通孩子原本就没有什么不同。

  建国初期,朱德一家人居住在中南海的三间老式平房里,他的卧室仅仅只有20平米,而办公室、书房兼会客室,也只有20多平米。
 
  同志看到朱德的房间不禁感叹到:“总司令,我以为你住的是好漂亮的房子,原来你住得并不怎么样,苏联集体农庄主席住的房子比你的还漂亮呢!”
 
  朱德的一生都在低调中度过,他从不吹嘘自己的名气,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在日常生活中,朱德依旧将低调践行到底,他生活简单而朴素,也将自己严于律己、公正廉洁的思想传递给下一代人。
 
  尽管身居高位,朱德却从未动用自己的特权,工作的时候,朱德是高高在上的司令,回归正常生活的时候,朱德也成为了一个普通人。
 
  其次,人生或许会经历不同的风景,但是热爱祖国和人民却成为了人们一生的使命。新中国建立之后,朱德因为年龄过大主动退居二线,他并不计较名利得失,有着博大的胸怀。
 
  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朱德曾经遇到过众多危急的时刻,是党和人民赋予了朱德坚强的信念,给他了绝处逢生的勇气。
 
  朱德一生清廉,唯一省下来的积蓄也用作党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心系国家与人民。爱国是贯穿朱德一生的主题,而为人民服务也是他一生奋斗的最高目标。

责任编辑:刘俊
 

上一篇:朱总司令爱读书
下一篇:朱德孙女朱新华讲述——天心整军 爷爷扭转起义军命运